我院承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2025年工作(扩大)会议暨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人:周亮日期:2025年05月12日 14:39浏览数:

(供稿 陈胜冲)5月9-11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主办,我校和湖南省地理学会承办,我院和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城乡转型过程与效应湖南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具体承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2025年工作(扩大)会议暨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高峰论坛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宋长青教授、汤国安教授、刘敏教授、杜清运教授、李小娟教授、鹿化煜教授、薛德升教授、勾晓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教授,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彦随教授,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傅声雷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执行秘书长王岱,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何书金研究员,我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副校长杨震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地理学博士授权单位的负责人及专家出席大会。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北京师范大学宋长青教授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讨论的主题与召开的宗旨,并主持大会开幕式。

杨震介绍与会嘉宾和领导。

刘仲华代表学校致辞,向莅临开幕式的专家、领导及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和办学成绩,肯定了我院近年来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指出地理学科的发展建设在国家战略需求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他强调,地理学领域国内顶尖专家和诸多兄弟院校领导的到来和支持,让我校对建好地理学科更加充满信心,希望在座的专家、领导和嘉宾继续关心、支持和指导我院的发展建设,推动我校地理学科取得新的成绩、迈上新的台阶!

史培军教授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致辞,对湖南师大高度重视地理学科发展建设给予高度肯定,对我院筹办本次会议和论坛表示诚挚感谢。他强调,本次大会是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相关要求,全面探索新时代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路径与创新策略,进一步完善Al时代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希望与会专家和领导集思广益、交流互鉴、献策献智,共同推动Al时代地理学科发展建设和地理学研究生教育不断取得新成绩。

王岱代表中国地理学会致辞,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2025年工作(扩大)会议暨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我院积极参与中国地理学会工作、承接中国地理学会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湖南省地理学会进一步加强建设、推动发展,为全国地理学科的繁荣贡献湖南力量。

地理学科评议组史培军、杜清运、刘敏、薛德升教授以及我院院长周国华教授分别作题为《Al时代的地理学人才培养兼论地理协同论》《地理信息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及配套课程建设实践》《GeoAl:地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方向与新范式》《地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湖南师大地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由兰州大学副校长勾晓华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鹿化煜教授主持。

大会设两个分论坛,分论坛一主题为“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院长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部长李小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主持,分论坛二主题为“地理学学科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论坛”,由我院院长周国华教授主持。在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院长论坛上,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彦随教授、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周丰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主任陈光杰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吴福忠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科学院院长林红军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李仁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赵耀龙教授分别作题为《三合一体,STEP引领: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协同育人机制与实施路径》《河海大学地理学科建设基础与人才培养思路》《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现状与综合改革思路》《地方师范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与实践》《AI赋能地理科技论文写作研究生课程的构建与实践》《AI时代的本研双向协同混合培养模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在地理学学科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论坛上,我院党委书记刘忠耿代表学院对与会专家和领导积极参与指导我校地理学科发展建设给予衷心感谢,希望与会专家和领导积极传经送宝、不吝赐教。我院院副院长李忠武教授汇报了“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我院青年教师代表围绕学科建设与个人发展作发言汇报,与会领导专家进行了深入指导、提出了宝贵建议。

会议闭幕式“座谈交流”环节由汤国安教授主持。现场气氛热烈,各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领导踊跃发言,就地理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研讨。闭幕式“会议总结”环节由宋长青教授主持。宋长青教授对《面向AI时代的高质量地理学人才培养倡议》(附件)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史培军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会议总结致辞,他对我院承办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对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号召大家共同开创AI时代地理学的新辉煌,以高水平服务国家和地方的发展,以鲜明的学科特色提升竞争的实力,共同推动我国地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地理学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八届地理学科评议组和全国有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和特邀嘉宾出席会议,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我院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现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致辞

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北京师范大学宋长青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执行秘书长王岱致辞


兰州大学副校长勾晓华教授主持大会报告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鹿化煜教授主持大会报告


我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致辞


我校副校长杨震教授介绍与会专家和领导


合影


一审:饶志国

编辑:周   亮

终审:周国华

附件:

面向AI时代的高质量地理学人才培养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爆发式增长,先后经历网络普及、数据喷涌、人工智能全方位渗透,正在全面加速改变人类理解世界、生活行为和管理社会的方式。如何铸造高水平人才的知识结构、构建服务社会的人才类型、提升人才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多学科面临的迫切而重要挑战。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会同全国近40个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单位在湖南师范大学进行深入讨论,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理念,针对地理学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倡议:

1.构建地理学本科和研究生一体化培养体系。注重知识分层与能力建设,实现学历教育的梯阶衔接,形成不同层次人才特有的地理学知识与能力水平。

2.构建地理学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人才的分类培养体系。面向地理学科发展与创新需求,夯实地理学人才专业、数理基础和前沿技术,延伸人才终生创新和再造能力;面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实践需求,对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业态,完善地理学各专业课程体系,锻造行业人才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3.构建地理学人才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体系。注重学科先进知识传授,培养学生对学科属性的理解力;注重数据获取技术传授和共享机制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解析力;注重人工智能工具传授,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创新、工程实践与社会服务的创造力。

4.重构地理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教材与课程体系。完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教材,全面融入地理学先进知识;增设系统科学理论课程,强化综合、系统思维培养;增设空间大数据分析方法课程,强化地理问题的解析能力;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习效率、拓展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

5.加强地理学分析工具体系建设。面对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提供的新兴技术,开发地理数据获取工具;面对大数据的蓬勃涌现,开发地理数据分析工具;面对社会的时代需求,开发地理空间优化工具;面对跨学科融合的科技发展新趋势,开发区域综合特征探测与模拟的新工具。

科学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地理学发展的新变革;社会发展达到新阶段,需要地理学服务的新能力。全国地理学同仁秉持时代使命,谋求学科长远发展;戮力同心,共创地理学发展的时代机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2025年工
作(扩大)会议暨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
教育高峰论坛全体代表

2025年5月10日

上一条:“国培计划(2025)”—衡南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班在我院举行开班典礼

下一条:2025年绥宁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在我院举行开班典礼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