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童婧)7月25日-27日,洞庭湖流域系列研讨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前沿态势”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省地理学会、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李占斌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蔡崇法教授、北京林业大学余新晓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讲座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史志华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彭新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张光辉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张晓明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熊东红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张斌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贾国栋教授、我院李忠武教授等12位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并做报告。学院院长周国华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周国华院长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对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祝愿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他从地理科学学院发展历史、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师资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同时,他也对我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工作做了简要介绍,希望各位专家继续关心、支持我院研究工作和研究团队的发展。最后,他希望相关研究团队以此次交流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提升研究实绩,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为学院学科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学术报告阶段分别由余新晓教授、刘国彬教授、李占斌教授和蔡崇法教授主持。12名特邀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相关报告涵盖土壤侵蚀机理与模型、水土保持挑战及理念与技术创新、土壤侵蚀环境效应、沟蚀研究热点、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与碳循环及效应等内容。报告内容紧扣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前沿,引发了在场专家学者及师生的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
刘国彬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效,认为需要开展更多相关研讨会,促进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新时期要积极转变、创新水土保持理念,加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土壤侵蚀致灾机理、土壤侵蚀生态环境效应、基于AI技术的自主土壤侵蚀模型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在新时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方向上达成了重要共识,为推进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积极助力。
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西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国内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所、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相关师生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审:李忠武
复审:饶志国
责编:周 亮
终审:周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