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赵思文 刘慧 梁高都)2025年8月15日至17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地理学转型与创新研究生暑期学校”暨“第一届经济地理学前沿暑期研习班”在我院成功举办。本次暑期学校(研习班)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地理学会主办,共招收青年学者、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30人。学员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6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邀请了贺灿飞、王姣娥、何书金、董冠鹏、王江浩等5位知名专家学者授课。
8月15日上午,暑期学校(研习班)开班仪式在经纬楼301报告厅举行,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苏涵琼,我院院长周国华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员、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董冠鹏教授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我院院长周国华教授主持。
苏涵琼副院长代表研究生院致辞。她表示,暑期学校(研习班)作为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对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她希望各位学员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切实提升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贺灿飞教授代表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致辞。他指出,经济地理学前沿暑期学校(研习班)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促进青年人才培养和推动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他强调学术研究应紧跟学科前沿动态,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希望各位青年学者以此次研习为契机,夯实学术基础,拓宽研究视野,努力成长为经济地理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对湖南师范大学为研习班举办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
主题报告精彩纷呈,引领学术前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为学员们作了题为“经济地理学发展”“中国区域产业演化研究”两场主题报告。贺灿飞教授从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出发,梳理了商业地理学、人地关系、区域地理学等早期研究脉络,探讨了计量革命与空间科学、激进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局限性。他回顾了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流派,系统讲解了经济地理学在制度、文化、关系和演化等方面的多重转向,并重点围绕区域与地方发展、经济全球化、创新地理学、劳工地理学、消费地理学等领域,梳理了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当代研究主题。他分析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研究议题,在把握当前世界变革与国际关切的基础上,展望了经济地理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他简要回顾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起源过程与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产业、知识、资本、制度等多维关联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指出关联法则已超越传统的空间“邻近性”,为理解区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动力来源。他探讨了外资进入、多维关联与区域产业在路径演化、路径创造及路径突破中的作用,进一步剖析了多重主体互动、需求侧关联对产业演化的影响机制,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前瞻性、情景导向的产业演化问题,推动演化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其他分支的交叉融合,并倡导在研究中强化综合性、系统性的学术思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员以“低空经济:概念内涵、发展评估与学科响应”为主题进行授课。王姣娥研究员首先对低空、低空资源、低空地理环境、低空人类活动、低空人地系统以及低空经济等概念内涵进行了系统界定,指出全球低空经济正呈现规模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她强调,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国内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潜力广阔。随后,她详细介绍了低空经济发展评估的“五力”指标体系及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低空经济科学研究应重点关注五个方向:低空人地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创新、低空资源的适宜性评价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低空基础设施布局与低空地理交通网络构建、低空经济的地域特征与空间布局规律以及“低空+”对人类活动组织模式和经济业态的重塑作用。
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董冠鹏教授以“聪明做实证:规范实用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为题,围绕空间计量模型、时空计量模型、时空自回归神经网络以及多尺度时空统计模型等内容,系统讲解了实证研究中常用的空间计量方法。他指出,只有深入把握数据的时间动态演化特征,才能更准确地揭示地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同时,研究中需充分重视地理数据的多尺度结构和空间自相关效应。他还鼓励青年学者更多关注基础模型的开发与改进,强调可靠的技术方法是检验和支撑新理论的重要基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江浩研究员以“基于大数据的人地系统因果识别”为主题,为学员系统讲授了地理大数据的研究背景、因果识别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并结合多个实证研究案例进行了深入解析。他依次介绍了元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准实验设计、回归不连续设计、双重差分、工具变量等因果推断方法,结合具体文献和应用场景逐一展开讲解,全面梳理了各类方法的适用条件与研究逻辑,并总结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人地系统因果识别所需的实验设计思维,强调科学严谨的因果推断对于提升地理学研究深度的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书金研究员以“《地理学报》赋能地理学创新发展与高水平论文发表”为题进行授课,重点围绕国内外一流地理与资源类期刊集群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系统介绍了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群的建设进展与创新实践。他阐述了《地理学报》作为领军期刊,在引领刊群发展、推动学科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如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内容剽窃、虚构参考文献等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剖析与警示,提醒学员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规范。
8月17日下午,暑期学校(研习班)结业仪式在经纬楼301报告厅举行。谭雪兰教授对暑期学校(研习班)进行了简要总结,她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与悉心指导、学院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全体学员的积极参与表示诚挚感谢。
一审:谭雪兰
复审:饶志国
责编:周 亮
终审:周国华